姚思铨——献身抗战的新文艺工作者

我们战斗在富春江上.jpg

我们战斗在富春江上

爸爸打鬼子,伯伯叔叔带我们耕种.jpg

爸爸打鬼子,伯伯叔叔带我们耕种

今牧歌.jpg

今牧歌

军民合作.jpg

军民合作


编者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面临生死存亡的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或奔赴前线,血洒疆场;或在文化战线上以笔为武器,冲锋呐喊;或在后方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先驱。

在纪念抗战之际,我们特向大家介绍一位出生于桐庐的革命先烈,一位年轻又有才华的诗人、翻译家和版画家。在那烽火岁月里,他奋不顾身投身在抗日运动的滚滚洪流中,以笔和刻刀为武器,以报刊为阵地,为浙江的抗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重读他的诗作,重看他的版画,会感到热血沸腾,精神抖擞。我们当永远记住这位革命先烈的名字,他叫姚思铨。


姚思铨(1915—1943),桐庐江南镇板桥村人,自小聪慧,在长乐寺小学读书时就被称为神童。1927年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立中学初中部。毕业后进入高中,不久因病和经济困难而辍学。1931年秋进入杭州师范学校。1932年底因组织和参与学生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3年出狱后,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1937年翻译出版苏联诗人玛耶可夫斯基的诗集,题名“呐喊。他是第一个将玛耶可夫斯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来到当时浙江抗战中心金华担任了《浙江日报》副刊的主编,经常刊登左翼作家的作品,报导抗日前线的消息和进步文化界的动态。他自己还撰写了大量宣传抗日的评论文章,还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日军民英勇斗争和日军暴行的版画。1938年出版《中国战斗》版画集。


1939年,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环境下,他创办了《刀与笔》综合刊物,担任主编。在创刊号上登载赖少其、邵荃麟、李桦等近代进步名人的文章,还有叶浅予、张乐平、麦非的漫画,李桦、野夫、金逢孙等人的木刻。他以刊物为武器,大力宣传抗日,为民族救亡而呼号。当时刊物远销内地各省,社会影响很大。该刊物前后出了四期就被勒令停刊。1940年至1942年,他带着病体继续用刻刀和笔为抗战呼号,接受编辑《新力》、《文艺新村》、《读书与生活》等浙江日报副刊。长期的艰苦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终于使他一病不起。1943年12月27日,这位多才多艺、正直英勇的文艺战士病逝于缙云,年仅28岁。冯雪峰称他是“献身于抗战的革命的新文艺工作者。”


刀与笔


我们是这样站上了新的岗位,拿起刀,拿起笔!

为什么拿刀与笔呢?

说来简单,“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有什么,便发挥什么。只要它对于目前的民族解放战争有所裨益。我们呢,此刻怕难得到别的更好的贡献捧给祖国吧!除了有完全的生命力,还有使用熟习的刀与笔,于是我们不以为  劣地拿起了这现成的武器,也想发扬一点可能有的“火力”。于是艰辛地创刊了“刀与笔”。

(1939年姚思铨撰写的《刀与笔》创刊词)


姚思铨诗作:


碧血花


播下先烈的骨,

是有收获的;

放出鲜血的债,

是有利息的;

从来多少灵魂,

捐弃他们的白骨丹血,

慷慨地跑进了生命的通外后门!


在那扇门里,

灿然开了“碧血花”:——

斗士前身,

先烈英魂;

后人忆起,

谁不肃静;

谒彼墓门,

热血沸腾;

花呀!碧血花啊!

墓界灿灿,

凭你点缀;

后人心坎,

亦将滋开!

等到人人心里埋下你的花根,

将是偿还白骨丹血的时候!

1931年1月23日


野花


花,纵然是野的,但——

生长林壑原有意;

山谷任凭我点染,

名利不如我心弦。


花,纵然是野的,但——

野花不无野花味;

锦绣园林由人管,

唯我只领野山溪。

1931年4月21日雨声中


纤夫的歌


黑茫茫的夜,黑茫茫的河,

沿河塍,我们哼着一支沉郁的歌,

抵着腿子,弯弓着腰,

我们忍千万回倦累,拉着渡!

我们牵别人的船渡这条河,

一天重似一天的是这纤的肩荷,

我们生活着,仅是一支纤绳,

纤绳上有挣扎不完的苦楚!


汇合


握手,弟兄们!


饱经严寒酷热,

穿过风雪暴雨,

跨越狂涛骇浪,

在盆地在草原在大山,

在人烟嚣聚的城镇,

在生番的处女地上,

在沙漠的三边,

在凡有空气的地方,

都有我们的兄弟啊,

在挺进在战斗在成长。

我们的队伍年轻而茁壮,

为捍卫祖国,把每一粒

子弹都射向日寇的心脏,

我们要把他们打过江打落海洋!


是游击队员们的手:

从敌人的“输送队”,

从粗陋的工作场,

获得了机枪,炸弹,

获得了凡有的给养;

我们不单有檀树炮,蝌蚪弹,

今天更有了最新式的武装。

我们感化了散卒游勇,

教育了绿林强梁,

粉碎了敌人的围攻,

克服了自然阻障!

我们的队伍年轻而茁壮,

为捍卫祖国,把每一粒

子弹都射向日寇的心脏,

我们要把他们打过江打落海洋!


浙东是卧薪尝胆之故土,

岂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越王的儿女啊,怎忍同

旷野之鹈鹕,流落向他乡?

看今日宁绍沃土——

焚烧的火云红半天,

杀戮的血腥满四方;

那有力逃避的是懦夫,

那有钱逃避的是奸商!

我们的队伍年轻而茁壮,

为捍卫祖国,把每一粒

子弹都射向日寇的心脏,

我们要把他们打过江打落海洋!


连绵的高岭,起伏的山地,

构成不能突破的火网,

我们的散兵遍布村野,

斥堠远达敌寇的后方。

我们是血的洪流,

肉的洪流,

铁的洪流!

战到底,直到收复了失地,

战到底,没有妥协的幻想;

弟兄们,前进,再前进!

弟兄们,汇合,再汇合!

我们是几十几百几千几万,

几百万,几千万,几万万。

我们是无穷无尽!

我们的队伍年轻而茁壮,

为捍卫祖国,把每一粒

子弹都射向日寇的心脏,

我们要把他们打过江打落海洋!


我们要把

要把侵略的强盗埋葬!


弟兄们,握手!

1938年



《今日桐庐》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