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16:《明清之际西洋眼镜在中国的传播》

17.《明清之际西洋眼镜在中国的传播》.jpg

李慎《明清之际西洋眼镜在中国的传播》,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论文,2007

宋元时期,在中国境內即出现了用放大镜阅读小字的早期眼镜,但由于受到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局限,中国并未因此而发明出现代意义的眼镜。十三世纪末,欧洲发明了可矫正视力的老花眼镜,稍后发明了近视眼镜。入明以后,西洋眼镜经由商人与传教士传入中国。至清朝,一方面,清朝皇帝常常将西式眼镜视为宝物,赏赐给皇亲与大臣,上层阶级之间互赠眼镜也十分流行;另一方面,眼镜在社会中被视为身份的象征,受到读书人的青睐。这就促使西式眼镜在中国逐渐普及。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明万历年间,福建和广东地区首先开始了仿制,清初许多沿海城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制作眼镜的手工业行业,广州、苏州、杭州等地均已出现相当数量的手工作坊。同时,清廷也在造办处专设“眼镜作”,负责仿制眼镜。随着西方光学理论与技术的引进,中国的眼镜制造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使眼镜不再是珍玩,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