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女儿梦
——清末民初宁波“万工轿”


咚咚咚,锵锵锵!

马来哉,轿来哉,

王家嫂嫂抬来哉。

一杠金,一杠银,

陪嫁丫头两旁分。

……

腊月刚过,风远没有和暖起来,吹打在脸上偶尔还是会有些生疼。好在淡淡的一丝午后阳光还是给人一个开朗的好心情。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人们汇集到中心的小街上,只因为这里店铺最多,生意最好,吃穿用一应俱全,用今天的话来说,这里可以算的上是一站式购物中心。南货店、布店、茶水店等等林立在小街两旁,似有生命一样在呼吸着,呼出一些满载而归的人,吸进一些满怀购物欲的人。就在这种呼吸之间,小街变得越来越拥挤。当小吃铺的伙计刚摆脱午饭的忙碌,送走最后一拨客人,正偷闲趴在桌子上打盹,突然被远处传来的炮仗声和阵阵喜乐声惊醒。

只见红石板铺成的小街尽头,出现了两个巨大的高灯,原来是一支迎亲队伍,街上的众人及杂货铺、豆浆铺、南货店的伙计们都已涌到小街两旁驻足观看,当铺、药店的账房们纷纷从柜台内探出头来张望,两三成群的妇女则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性急的小童则忽左忽右地朝鼓乐声中奔去。

渐渐地,随着鼓乐声的逼近,迎亲队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当人们定睛后发现这支迎亲队伍竟然一眼望不见尾,他们惊喜地意识到即将出现在眼前的就是难得一见的——“十里红妆”。


红妆

所谓“十里红妆”,就是旧时富家大户嫁女的嫁妆及发嫁妆的场面。旧俗在婚期的前一天,女家将置办的奁具 雇挑夫送往男家,俗称“发嫁妆”。这是长期以来汉族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的实物资料来看,“十里红妆”最主要流行与清末民国初期,在宁波、绍兴、台州、舟山一带的浙东地区盛行。当时的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

地处江南的宁绍平原一带的“十里红妆”一般指的是嫁妆无所不有,也被称为“全铺房”或“满堂红” ,包括木器:卧室和客堂的用具全套;瓷器、竹器、被褥(又称“铺陈”)、首饰等等,几乎囊括日后生活中要用到的所有的东西。这里面唯独没有床。在当地人眼里,床不仅仅是每天睡觉的卧具,更重要的是一种传宗接代的载体,所以婚床必须男方置办。这样的嫁妆配置在当时并不常见,是最为铺张的一种规模了,上了这个档次的嫁妆,非富即贵。正因为此,在宁绍一带,常可以听到妻子理直气壮地说,她是“十里红妆嫁过来,八人大轿抬进门”的,那是她的脸面,体现着她的尊严。显而易见,“十里红妆”可不是一般人家随随便便置办得了的,说明其娘家有殷实的家财和显赫的权势;而“八人大轿”与十里红妆相对应,也不是谁都用得上的,这“八人大轿”可是“十里红妆”中最重要的部分,丝毫马虎不得。


花轿


1024-12副本_副本.png


清末民初宁波“万工轿”就是这样一顶“八人大轿”,一顶人人惊叹其繁缛、感叹其精致、艳羡其奢华的新婚花轿。在2009年浙江省博物馆公开评选“馆藏十大镇馆之宝”时,它吸引了最多的世人目光,最终毫无悬念地当选为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作为“镇馆之宝”俱乐部的十位成员之一,越来越多的曝光,让众多年轻的姑娘羡慕起那些坐过如此精美花轿的新娘;也让坐过花轿的老奶奶回忆起了当年做新娘时如何闹猛,她们有时一边回忆着当初坐在花轿上“又惊又喜又羞”的心情,一边在脸上泛起一阵难得的红晕。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顶宁波“万工轿”与其他各地的花轿在结构上大同小异,为木制,由轿阁和轿杆两部分组成。轿身的多处使用红色绸缎覆盖装饰,上面绣着“和合二仙”、“龙凤呈祥”等各种寓意吉祥的纹样,披红挂彩,华丽而喜庆。在古时候,花轿的好坏最能显示主人的身份,所以宁波人特别讲究花轿的档次,根据花轿上雕饰人物的多寡及工艺水平,宁波花轿可以分为头号、二号、三号、四号四个等级。头等轿上雕饰的人物最多,所以又被称为“百子轿”。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顶“万工轿”就属于头号轿,因为这顶花轿工艺精湛,特别精致繁琐,制作这顶花轿花费了近万个工时,就有了“万工轿”的称呼。当然,像浙江省博物馆这样极度奢华的花轿是绝不多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豪华的一定花轿

这顶“万工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黄金宝龛。当我们一眼看去,想必即刻就能明白这近万个工时都花在哪里了,因为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雕有二百五十个人物,最小的人物仅1.8厘米高,花鸟虫兽无数,仅仅轿顶部分雕刻的装饰件就分上下七层之多。一组组或圆雕或浮雕的人物组成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魁星点斗、八仙过海、渔樵耕读、昭君出塞等吉祥主题和历史典故。


图2(2)_副本.jpg


至于轿身四周,许多逼真的“小戏台”上还上演着《浣纱记》、《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荆钗记》、《拾玉镯》等戏文。二十四只凤凰、三十八条龙、五十四只仙鹤、七十四只喜鹊、九十二只狮子和一百二十四处石榴百子等,体现了龙凤呈祥、榴开百子、喜上眉梢等常见的喜庆图案。轿上还有各色精致的小宫灯、小铃铛,还有镜片和玻璃画。随着饺子的行进,“小戏台”上的人物一摇一晃变得活灵活现;小铃铛不停地叮咚作响,像是为“小戏台”上的人物配着乐;轿身上的玻璃画及金箔在阳光的照射下交相辉映,光彩四射,让人眼花缭乱,是一副何等华贵、情趣的场面。


使用


每每有人看到如此豪华的花轿,总有人感叹只有皇家才会用上这样的奢华花轿。其实这是一顶清末民初宁波彩结贳器店 用于出租的花轿,至今在“万工轿”的轿杠上还可以看到“聚成号”的轿行名称。

类似于“万工轿”的大花轿都是八人大轿,需要由八个人抬,这也是所有轿子中的最高规格了。由于是朱金木雕工艺制成的,工艺繁复,配件极多,所以组装叠加后的自重很重,导致了在使用这类花轿时至少还另外需要三个人作替换及负责扶轿、拆轿 等。“万工轿”主要装饰在轿之的顶部,空轿时花轿是头重脚轻的,极易倾覆,所以需要有一个人扶住轿身,以免失衡。

花轿抬着走时非常高大,很容易被前面的树枝和电线勾到,所以必须有一位师傅用叉子把挡路的树枝和电线叉开。轿子后方的四位抬轿师傅由于看不到前方的台阶等路况,就由清障的师傅一路上用压韵和吉利的暗语,告知上桥。转弯、有台阶等路况。一路上鼓乐齐鸣,爆竹声声,转弯鸣锣,过桥放铳。无论多远,晚饭前新娘子一定要抬进门。

如果结亲的两家距离不远,就只需要备两个人替换,一个人拆轿和扶轿,再有一个人挑树枝并大声喊着“口令”引路。如果路远,就出了城门后在行人不多的地方,把轿顶拆下来,由一个人扛着走。到新娘家临近路人多起来之前,再装上。根据宁波婚俗,无论多远,花轿装上新娘后中途都不能停歇,所以抬轿还需另外八人替换着抬轿。这样算来,仅服务于这顶花轿的人,最多时可以达到近二十人之多。

很多人羡慕着旧时坐上花轿的新娘,想象那是何等惬意的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旧俗有讲究,无论行轿时多么颠簸,坐在轿子里的新娘都不能离凳,否则过门后会不安稳、甚至以后会改嫁。而多数轿子中没有舒适的坐具,有的只是一块简单的搁板。所以当时很多新娘坐在轿中只能用双手象抓住救命稻草般紧紧抓住这块搁板,如果一通长途下来,必定全身酸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顶“万工轿”内部脱俗地使用了一张小椅子,这样新娘在行轿时可以轻松地抓住椅子的扶手来固定身姿,那可就轻松多了。这样的配置很人性化。

前面提到过,这类宁波花轿是贳器店用来出租的,不是某私家拥有的。旧时的宁波有很多服务于婚礼的贳器店,办喜事的人只要出一定的租金,就可以把婚礼办得又气派又喜气。当时宁波稍好的花轿贳器店都有头号轿。一般租用头号轿大约需要五千斤米,这花费在当时足够一个小户人家过上好几年的了。另外,如果用头号轿,肯定要配备相称的仪仗队,所需费用可以想像,所以“万工轿”一般人家是租用不起的。即便租借费用堪称天价,但租用这类“万工轿”仍然需要提前一年预定,提前六个月只能租用到二号轿。当时宁波富商林立,富家办婚事争相比富,讲究排场,直接推高了花轿的租用价格,当地的富庶程度可见一斑。


婚俗


约定的迎亲日当天,新娘早早地就起床,但就是懒于梳洗,不愿起身。经人多次催促才勉强梳妆。当然这不是新娘真懒,是新娘装出来的。当地的旧俗称为“催上轿”,表示新娘与娘家感情深厚,恋恋不舍。

当迎亲花轿到女方家,女方方鞭炮迎轿,随之虚掩大门,称“拦轿门”,等迎亲人塞入红包,方才开门。花轿停放时必须轿门朝外,女方有人点燃红烛、手持镜子向轿内照一下,以驱逐轿内冤鬼,称为“搜轿”。

出嫁前新娘要吃“上轿饭”,这是新娘出嫁前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餐饭。这饭新娘要坐在母亲腿上吃,并由母亲喂吃,以示重温母亲的养育之恩。新娘必须吃得慢,越慢越表示姑娘对娘家的依依不舍。

新娘不能自己直接走上轿,要有娘家的哥哥(或堂兄弟)抱上轿。这种风俗一是怕新娘脚上沾着娘家的财气、势运到夫家;二是继续表示姑娘不愿与父母离别,最后由哥哥强行抱上轿。

女儿上了轿后,母亲必须哭着相送,新娘也必须哭着,而且要一直抽泣着到夫家。到此,新娘才算是接上了,在引轿人的高声呼喊下,花轿徐徐被人抬起,出发前往夫家。


图3(1)副本_副本-1.png


当迎亲队伍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往往最先被人看到的是俩盏巨大的高灯,由两个人高高举着,灯上用醒目的字标明男方的姓和堂号 。后面紧跟着的是由罗帽(两人抬的旗锣)、龙凤吹(饰有龙凤的笛、箫)、小堂名(胡琴、唢呐等组成)组成的鼓乐队。鼓乐队后面还跟着两个“耀武扬威”,就是两个逗乐的小丑。笛箫齐鸣,鼓乐喧天,将婚庆的气氛推向高潮,所到之处无不欢声笑语。

紧随其后的,又是与之前相似的一整套仪仗。与之前不同的是后面的这套仪仗的高灯上写的是女方的姓和堂号。一看两家的姓和堂号,便知道大婚的男女两家都是哪里的大姓豪富。


图4(1)副本_副本.png


两套仪仗后面跟着的是轿前担,“万工轿”紧跟在轿前担的后面,而在花轿后还有一定小轿,坐着作为压轿人的新郎的兄弟。

小轿后面跟着的才是浩浩荡荡的嫁妆队伍。


子孙桶副本_副本.png


最前面的是一对子孙桶


图6(1)副本_副本-1.png


后面是装满十二只杠箱的被褥枕头。通常嫁女,四只杠箱的被褥足以,十二杠是超豪华的了。男方婆婆得知后会给儿子准备五十六床被褥,以胜过女方,这样两家加起来的被子能堆满几间房子。


图7-2_副本副本_副本.png


这后面就是各式日常用到的各类家具和细软了,装满了数不尽的大小杠箱。这中间各类女红用具是绝不能少的,可谓琳琅满目,缝衣织布的工具一应俱全。女红,在当时是衡量一个女人贤惠与否的重要标准,这些女红用具展现的是新娘的贤能淑德。

这等规模的富家嫁妆着实惊人,发嫁妆的队伍常常排列绵延数里之长,那是真真切切的“十里”红妆。发嫁妆往往成为富家大户摆阔夸富的大游行。

以上这些是外人看得到的,富家女还常陪嫁迎亲当天人们看不到的百亩“状奁田”。这样丰厚的嫁妆,不能不成为小镇茶余饭后的美谈,也成了多少年来待嫁姑娘说羡慕和攀比的。


旧时宁波一带民间婚俗讲究多而细,蔚为大观,这里只是选择介绍了些和花轿,或者说和“万工轿”相关的风俗点滴。不难看出,以“万工轿”为代表的宁波花轿是宁波婚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也成为清至民国时期宁波婚俗的重要见证物,甚至可以说是奢华的宁波婚俗的代名词。“万工轿”带给老人的是许多美好的记忆,给年轻一带带来的是对宁波婚俗的无限遐想。

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乐骏

我要小额赞助,鼓励发布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