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丨在织机工坊中和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零距离接触!

5月30日,“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了让观众对展览有更深入的了解,国丝馆特别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专家与专业织工,为观众们开设了为期三天的“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织机工坊活动。

6月1日—6月3日“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织机工坊陆续开展。每期工坊都先由专家针对工坊主题进行半小时的讲解,再由专家或织工进行半小时的织机操作演示。每场工坊都有20位幸运观众获得了现场观摩与操作实践的机会。工坊全程直播,银瀚厅还特别设置了对公众开放的直播观看区。


六月一日


简单织机工坊



秘鲁库斯科腰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Elena Juarez S. Phipps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世界艺术与文化部门讲师

Yanet Soto and Flora Callanaupa

库斯科传统纺织品中心织工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用于现场操作演示的腰机是传统的安第斯织布机,来自秘鲁的钦切罗。钦切罗是一个位于乌鲁班巴省、海拔3763米山区的小镇,当地专业的织工闻名遐迩。织工在织造的是用作当地妇女肩部斗篷的织物,完成的织物部分由两部分组成,沿着中心缝合在一起。

台湾原住民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何兆华

台湾辅仁大学教授

尤玛达陆

泰雅族织工

台湾原住民大多善于纺织,其织布机是移动式水平背带织布机,即所谓水平机,有的至今还在使用。织布的材料是麻线、棉线及木斛草皮等。织造时有平织和挑织两种方式,平织可以通过纱线配色的变换织成条状花纹,挑织时可以作一些小几何纹样。

古代欧洲重锤式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Eva Birgitta Andersson Strand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纺织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重锤式织机广泛使用于欧洲和近东的许多地区,一般是直立的,有时靠在墙上或天花板上的梁上。首先,经线的起始边被缝到上梁上,然后依靠重力下挂至底部固定。为了使织造速度更快,经线可以分成很多层,这样经线被绑成一个个综棚,综棚数量的多少可以根据织工的织造需求而定。织造时,一个人站在织机前面,织工通过改变综棚来打纬。重锤织机很适用织造密集的斜纹织物和粗犷的平纹织物。不过因为各地区技术和需求的不同,织机上所生产的织物各地区也会有所不同。

韩国背带踏板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文熙媛,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学生

方莲玉,细苎麻织造专家大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韩国很早就开始使用这种类型的腰机,当地称为“布机”。迄今为止仍用于织造平纹的丝、棉、麻布,偶尔也用来织造绞经织物,这时,织机就会用到两个综杆。 

马达加斯加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Andrée Etheve

FEM博物馆馆长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织工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马达加斯加的织机类型丰富,其中最常用的是单综织机,用的几乎全是妆花技术。自然开口和提花开口是通过操纵开口木杆形成的。单个综片被安全地放置于支架上,连续的经线装在两个轴面上。马达加斯加东南部的一些部落则使用腰机。


六月二日


踏板织机工坊



 加纳架织带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Malika Kraamer,独立策展人、学者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加纳地区,人们主要用一台双轴织机来织造经显花的窄条纹织带,这些织带会边对边地缝到一起。在加纳南部,织机都有两个甚至三对综,这使织工们能够织出纬显花和经显花织物,这些织物通常带有纬浮图案。

中亚阿特拉斯马尔吉兰扎经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Tatyana Trudolyubov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办事处文化项目助理

Rasul Mirzaahmedov

乌兹别克斯坦的织造大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艾得来斯织物在丝绸之路沿线,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以及中国的新疆地区都十分流行。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马吉兰的艾得来斯技艺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用于工坊演示的艾得来斯织机正是来自马吉兰非遗传承人的捐赠,它有小型的机架,装有卷轴和一组(通常可以是2-6片)踏板和伏综,而其经线则被卷绕之后挂在较远的支架上。

老挝超长立式综片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Carol Cassidy

老挝纺织博物馆馆长

Bouakham Phengmixay

老挝的织造专家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老挝、泰国地区的族群使用多种带框架的织机来生产复杂的织锦、斜纹和平纹织物。他们的面料采用了经重、纬重和妆花的技术。他们这种织造技术和中国西南地区的壮锦、傣锦等织造技术一脉相承,都是将花纹信息储存在一个花本之中。这种花本是当地女儿重要的财产,无论是出嫁还是旅行都会带在身边,可以说是原始的移动应用了。

中国广西壮锦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庄灵(Eric Boudot),独立学者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现用于生产广西壮锦的手工织机,由于其开口提花机构形如竹编的猪笼,故称竹笼机。其特点是以100根左右的提花竹棍(相当于纬线)与吊综线(相当于经线)编成贮存纹样的竹编花本,每织一纬即顺序地按竹棍通过吊综线带动相应的经线开口,织完一梭后,将竹棍转于竹笼后排,继续挑花循环。

印尼米南加保地区附加金纬提花架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Bernhard Bart和Erika Dubler

印度尼西亚宋吉锦工作室负责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西苏门答腊米南加保地区的织机不同于印尼的其他地区的腰机,早在上世纪19世纪,当地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立式织机织造织物了。由于这一地区的附加金纬的织物需要有独特且复杂的花本,传统的米南加保立式织机织造一块附加金纬的美丽织物通常需要耗时6个月。印度尼西亚宋吉锦工作室的Bernhard Bart和Erika Dubler一直致力于该地区织物的复原与再设计,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游历,发现老挝的立式综片织机非常符合米南加保地区织物的织造原理,在老挝立式织机上加以改造利用,极大地缩短了这种织物的织造时间。


六月三日


提花织机工坊



印尼南苏门答腊巴邻旁的附加纬线提花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Zainal Arifin

印度尼西亚扎纳尔金锦缎负责人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巨港生产的宋吉锦闻名于世,它是一种妆花织金锦,在一种腰机上织造,有两根地综用于织平纹,另外的多个综杆用来织造纹样,精致的图案可能需要100多根综。此次展出的宋吉锦腰机由 Zainal Songket 专门为此次展览而制作,有大约1000根综。由于上层社会欣赏纺织品的附加的高价值和声望并加以赞助,宋吉锦工厂在巨港仍旧得以蓬勃发展。

成都老官山汉代提花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罗群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2012年在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在2号墓的棺木底部发现4台竹木构成的织机模型,部件上残存有丝线和染料,同时有15件彩绘木俑伴出,从身姿和铭文推测可能是对汉代蜀锦纺织工场中织工的模拟再现。这些织机模型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地点、完整的汉代织机模型,填补了世界纺织史空白。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大量研究基础以及三个项目支撑下,至今已复原制作了三台原始大小可以织造的汉代勾综提花织机,同时,利用其中的h框式勾综提花织机对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开展了复制工作并取得圆满成功。

伊朗兹鲁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Hosseyn Khalifi

伊朗文化遗产组织驻中国代表

Mirzamohammad Rastjouy Aakani

伊朗梅博德织造大师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兹鲁织机机身类似双轴竖机而稍有倾斜,机前有综线,机侧亦有花本与之相连,但其花本是一边挑一边织,挑完之后又放弃,不再贮存。

印度塔瓦拉纳西贾拉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Hemang Agrawal

Surekha Group & Label Hemang Agrawal创意总监

Naseem Ahamad

来自印度的织工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Jaala织机是一种线制花本的提花织机,曾经在印度的瓦拉纳西和古吉拉特广泛使用,用于织造纱丽等大提花织锦。织造幅宽很大的纱丽时,需要三名织工同时操作。两人负责投梭织造,一人在上挑花提花。

法国贾卡织机

主讲人与操作者:

Guy Scherrer历史机械装置工程师、修复者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贾卡织机是法国工程师贾卡(1752-1834)在1799年,在布启、法尔康、莱尼、沃康松等人的织机基础上完善的新的纹版提花机。织机制成了整套的纹板传动机构,配置更为合理的脚踏机器提花机,它的机构特点是用提花纹板,通过传动机件带动一定顺序的顶针拉钩,根据花纹组织协调动作提升经线织出花纹。1860年以后改用蒸汽动力代替脚踏传动遂成为自动提花机,后来广泛传播于全世界并改用电动机发动。为了纪念贾卡的贡献,这种机器遂被称为贾卡织机。

此次展览还特别展示了一款当代丝织工业使用的高效率电脑提花剑杆织机,是分别使用了三家国内外知名的纺织机械设备厂商组装而成的优秀机型。

20180606